第五節專業化制售假案件調查的謀略思考(1)
2019-05-05 17:10 | 來源:未知 | 作者:admin
一、幾個基本概念的界定
何謂專業化制售假集團?何謂專案調查?對集團化專業性制售假活動的打擊為何需要專案調查?
所謂專業化制售假集團一個比較簡明的定義就是,有較強背景力量支持(資金上、技術上、背景關系上),多人以上參與及明確分工,在假貨制造、銷售、管理上均形成一整套專業方法且具備較強的反調查能力的制售假犯罪集團。
根據我個人這幾年的觀察與思考,此類集團化制售假活動區別于一般制售假行為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最具典型性。
1.對市場具有極大的沖擊性
由于此類制售假活動背后多有一個甚至幾個經濟實體(公司)的支持,因此其產供銷一條龍的特點非常明顯,往往從原料進貨、加工、制造、成品、包裝、銷售都有一整套完整的操作流程體系,雇用專業人員,使用專業設備,進行規模較大的批量化生產。在整個假貨生產流通體系中,此類集團化的組織往往具有核心的作用,不但直接危害該類產品正品的市場占有率與產品形象,而且對其他較小的假貨生產供應商也往往具有風向標的作用———既是影響市場行情的主要因素,也是侵權公司、打假調查公司不懈尋找的真正源頭。
2.專業分工,環節獨立,分層負責
也正是由于此類制售假活動的高度專業化與成熟性,使得其流程劃分極為專業,往往每一環節都可以相對獨立,在不同的地點或條件下完成,在一些有“長期制假傳統”的地區,針對特定產品的制假工藝流程甚至都已分解到一村一寨———從而極大地降低每一個制假作坊或人員被查獲后可能遭致的刑事與經濟風險,也使得整個假貨的生產流通不會因為某個節點的破壞,而影響整個體系的運轉。
3.地域性與群體性特點
目前國內集團化專業制售假活動具有很強的地域性與特定群體性的特點,比如說:廣東的普寧(流沙鎮)、廣州新塘以假藥聞名全國;廣東的潮陽、汕頭、福建的云霄則以假煙著名;同樣是廣東潮陽的臚崗、和平兩鎮,音像制品、電話機的造假也很猖獗;浙江溫州蒼南則以假冒各類知名品牌的商標標志著稱;深圳由于其高科技人才技術密集,敢想敢干的觀念冠絕一時,因而“當之無愧”地坐上了全國仿制假冒高科技電子產品主要源頭的頭把交椅。
4.多與地方政府中**分子或地方保護主義傾向較重的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5.類制售假集團中的首要分子具有極強的反調查意識與反調查能力,核心骨干人員多系累犯,制售假及反調查經驗極為豐富。制售假現在在很多地區已經成了一個非常有利可圖的職業,一般不會被抓,被抓住了花點錢很快就能被放出,經過這種“實踐鍛煉”反而使其各方面的反調查經驗與意識都越來越嫻熟。整個調查過程呈現出一種調查與反調查、情報與反情報激烈對抗的特點———高對抗性應該是此類調查過程最顯著的特點。
集團化專業制售假是目前國內相關職能部門打擊知識產權侵權活動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對于調查公司而言也是如此。這類活動一般具有專業化強、組織化程度高、調查與反調查之間具有高強度對抗性等突出特點,再加上其背后往往有地方**官員、黑社會勢力的幕后支持,使得這類案件對于即便是“常在刀口添血”的專業調查公司而言也是一種難度極大、風險性最強的工作———事實上在廣東、福建等此類活動猖獗的省份,已經出現多起調查公司打假調查工作人員慘遭黑社會勢力打死打殘的真實案例。
所謂專案就是指需要調查公司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手段、集中專業調查力量,投入足夠的資金與專業技術設備進行專門調查的案件。其區別于一般案件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首先,案情復雜,需動用人力、物力、財力往往較多。
其次,受被調查對象本身或環境的制約,需要綜合運用專業調查手段方有可能突破。
再次,被調查對象有警覺或有反調查經驗甚至本身就是組織化的團體,對調查行動在整個操作方案設計上有較高的要求———需要精心設計,使方案全面系統且環環相扣或考慮到對方的反調查措施。
從根本上講,一個公司進行專案調查的能力也就是一個調查公司最核心的專業水準的集中反映。
由上可見,對專業性集團化制售假活動的調查完全符合其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具有強烈的偵查與反偵查對抗等專案調查的特點,而且專業性集團化制售假活動其產生的復雜根源,也使得任何真正想對之進行清除的活動都必須從整體上、全局上做出全面的謀略考量方有可能獲得效果。
二、何謂謀略
(一)謀略的定義與基本屬性
要對調查工作的制勝要素進行綜合性謀略思考,首先要搞清何為調查工作中的謀略;要理清何為調查工作中的謀略,就先要對謀略本身的概念、產生的機理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所謂謀略,從字面上理解,一者為“謀”,帶有一定的欺騙意義;二者為“略”,則具有行動方略、要領的涵義。因此也就有學者認為:“……謀略者,欺敵之方也”①;日本人更是把它直接地理解為間諜活動、間諜工作。②我個人認為,這是對“謀略”含義的一種狹隘化的理解。真正要理解“謀略”,應該從它的產生背景與實際內容中去考察。
謀略究其根本是在人與人之間的對抗中產生,又是為這種對抗的制勝所服務的一種智慧。從詞根上理解,“謀”帶有一定欺騙性質有一定道理,但從更深里講,“謀”更具有一種思路與智慧的含義,而且是直接運用于對抗性活動中的一種制勝的思路與智慧,我以為這更接近“謀”這個字的本義。“略”,一般包括方略、要領的意味,其本身的行動性與實踐性是不言而喻的。綜合起來,我以為給“謀略”下這樣一個定義或許更為確切:在對抗性活動中,對抗一方或雙方為取得優勝,而制定或采取的一種具思路性的行動策略。由上就可以看出“謀略”所具有的幾個明顯特點:
1.是一種產生于對抗性的活動,亦直接指導在對抗中獲勝的智慧。
2.這種智慧是一種能直接指導實際對抗活動,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的行動方略。
3.這種智慧更多表現為一種思路,一種思維方法。對行動的指導性特征超過它的具體的執行性特征。
(二)謀略的產生機理與主要內容
從謀略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謀略來源于對抗,服務并指導對抗雙方的運籌爭勝行為。它的產生與制定也就直接來源于對對抗本身的過程特點、環境背景以及對抗雙方的企圖行動、內部結構機理、功能特點的深入把握。
縱觀名家前人的經典謀劃,一個完整的謀略制定過程從邏輯機制上至少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審時:任何一個大謀劃都是建立在對時代特點、宏觀環境形勢的準確分析把握之上,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就是這個道理。不對自身要進入的環境所處的大格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對發展的基本潮流趨勢有一個準確的判斷,是很難談得上有的放矢地開展具體工作的。
2.料敵:所謂多算勝,少算不勝。這里的這個“多算”有很大程度就是指的“料敵”這個環節。古龍有段話很精彩,大意是,你要對付一個人就首先要把他了解得玲瓏剔透,連他上廁所用幾張廁紙如果都弄得一清二楚的話,那么你必定能夠取勝。在對抗性的活動中,對對手的意圖、活動規律特點、優勢與不足了解得越全面深入,取勝的機率就越大,這一點應該說已經是為無數的事實所確證的了。
3.知己:要制定一個有實操性的對敵方略,一定要考慮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這里邊對我方自身的實力、狀況的準確評估在其中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只有知我所長知我所短,才能有效地揚己之長避己所短,并在準確“料敵”的基礎上以己之長擊敵之短。
4.造勢:中國傳統兵家很強調“勢”的概念,有“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的說法,意思就是善于作戰的人首先應使自身強大,處于有利的不易被擊敗的態勢,以等待敵人(發生)錯誤而發起攻擊;打勝仗的軍隊與被擊敗的對手相比,態勢(通過有意識地營造)就像千金之力壓在很輕的物體上一樣。其核心涵義也就是戰役的指導者應盡可能為自己的部下營造一個盡可能有利的態勢,以使其在具體作戰中能更有利地發揮戰斗力。
5.爭勝:主要是就直接的戰術行動而言,在基本態勢、條件給定的情況下,如何采取靈活機動的策略直接打擊對手,爭取勝利。
由上可知,一個所謂對抗性謀略思考的核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對對抗過程的特點、對對手與自身的優點與不足的認識,所謂知己知彼。其二,在深入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從整體環境營造、對抗過程優化、自身組織結構整合、手段方法體系健全等方面的具體謀劃。下邊我們就聯系對集團化專業制售假活動調查打擊的實際來一一剖析。
- 上一篇:第二節 專案調查的一般模式
- 下一篇:第五節專業化制售假案件調查的謀略思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