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生命驛站落地北京八寶山殯儀館
2023-04-01 08:07 | 來源:未知 | 作者:bj責任編輯
昨日下午,八寶山殯儀館舉行第七屆公眾開放日,邀請公眾走進館內,通過啟動儀式、視頻展示、發布殯儀服務流程H5、詩歌朗誦、主題宣講、展示水溶祭祀、授牌儀式、團隊宣誓等形式,展示了八寶山民政服務窗口建設成果、殯葬職工精神風貌和全力護航“人生最后一公里”的新理念、新服務、新技術、新作為,引領公眾“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生命教育,在本次公眾開放日前夕,全國首個生命驛站在八寶山殯儀館正式落地,驛站內整合了生命教育、生命圖譜、生命紀念和生死體驗等多種模塊,可沉浸式探索生命紀念新方式、閱讀生命文化書籍、體驗殯儀服務過程。
傾情演講展示守護之路
當遇到“白事”時,許多人往往因為缺乏相關知識而手足無措。開放日活動現場,八寶山殯儀館正式發布了殯儀服務流程H5,將館內的服務理念、業務流程、公益惠民措施、五大團隊簡介、五個技能工作室等內容制成了H5頁面,詳細講解殯儀服務項目和流程,普及治喪常識及注意事項,宣傳“節地生態安葬、平安文明祭掃”治喪風尚,宣傳館內系列便民惠民利民服務舉措,引導群眾節儉、文明、環保辦喪事。
活動中,一場場深刻的主題演講,讓人們充分了解到八寶山殯儀館的服務內容,還展示了團隊的精神面貌和風采。汽車隊遺體接運司機邢晨波講述了“人生最后一公里”護航的故事與體悟。他說,汽車隊的服務宗旨是“儀表整潔在身上、溫情服務在心上、嫻熟業務在手上、文明話語在嘴上”,要努力做到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滿意,守護好這趟特別的旅程。
“青清女子整容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張艷宏分享了整容師背后的故事。這群細心、溫暖的女子殯儀整容師,用自己最專業的技術讓逝者完成人生最后的謝幕,也為生者帶去心靈撫慰。“擇一事終一生”,“干一行鉆一行”,“偏毫厘不敢安”,她們用這樣的方式守護逝者永恒的美麗。
郝好則分享了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心語撫慰引導班獎牌背后的故事。八寶山殯儀館心語撫慰引導班由15名年輕女孩組成,平均年齡僅25歲,均畢業于民政職業學院殯儀系,具有專業的殯儀服務知識。她們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最大程度地疏導、化解家屬失去親人的悲傷情緒,讓家屬得到身心慰藉,讓逝者得到圓滿的謝幕,用心、用情守護著心靈的微光。
五大精品團隊現場授牌并宣誓
近年來,八寶山殯儀館持續打造人才隊伍,通過成立精品團隊,展示獨具特色的高品質、個性化服務,持續提高社會知名度。在本次活動中,館內的“銀河熱線”大管家服務團隊、“清風”司儀服務團隊等五大精品團隊正式授牌,團隊成員集體宣誓,用錚錚誓言,詮釋殯葬服務的專業與溫情。
其中,“銀河熱線”大管家服務團隊在今年元旦剛剛成立,現有5名大管家,均是工齡10年以上具有豐富洽談經驗和良好形象的業務精英,可為家屬提供殯儀服務咨詢、業務洽談、商品和服務項目的銷售以及24小時專屬服務,是該館打造的精品服務“名片”。
“清風”司儀團隊是服務中心新興的一支年輕隊伍,由一群素質過硬的年輕人組成。在工作中,他們不僅協助“銀河熱線”開展管家式服務,還創新主持形式,加入“人文主持”服務,將傳統的“三鞠躬、轉一圈”改進升級,將整個告別儀式分成家祭和公祭兩部,并融入了獻花、祝福傳承等多個環節,并讓家屬親身參與到告別廳布置中。
2022年4月,八寶山殯儀館汽車隊支部依托“厚植為民情懷,提升職業素養”主題教育活動,成立了“遺運先鋒”團隊。這支團隊由10人組成,他們憑借過硬的素質、優質的服務,圓滿完成各次遺體接運服務。
“火玫瑰”女子火化服務團隊也是該館的“一抹亮色”。在2022年初,八寶山殯儀館成立了北京首家“火玫瑰”女子火化班組,現有5名女子火化師,平均年齡26歲,她們用女性特有的溫柔和細致,讓家屬在與親人離別的最后一刻體會到溫情和關懷。
國殯禮儀服務團隊則是八寶山殯儀館的一面旗幟,主要負責重大活動的服務保障工作,是管家式服務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的生動實踐。國殯禮儀服務團隊現有16人,由10名男員工和6名女員工組成,男員工平均身高1.82米,女員工平均身高1.70米,是全館的業務骨干、先鋒模范。
生命驛站提供多種展示體驗模塊
就在公眾開放日前夕,全國首個生命驛站在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正式落地。這個驛站大約20平方米,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的空間內整合了多種沉浸式體驗方式,匯集了生命教育、生命圖譜、生命紀念和生死體驗等多種模塊。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生命驛站就位于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旁,通體為黑白色簡約設計,由民政部101研究所研發。踏進這個20余平方米的生命驛站,其中共分為兩個區域。左側為展覽展示區,設有一處“天堂書屋”,其中陳列著各色生命教育主題的繪本、書籍,以及殯葬行業最新研究成果匯編。繪本下方的電子屏幕,則是一個小小的“生命影院”,其中可播放來自土家族、布依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喪葬文化紀錄片、自制的清明文化宣傳片,以及國內外關于生命文化的影視作品。骨灰晶石區展示了可長久保存的生命晶石,便捷紀念追思。桌上還有一張基因圖譜,可全面展示逝者的“生命密碼”。
在驛站右側則為一個獨立的葬禮體驗區,整個空間被布置成了簡約的靈堂模樣,有鮮花,有棺木,人們可以在此感受一場“我的葬禮”。棺木兩側上方還分別有兩塊八字形幕布,可用投影展示火苗、星光,讓人們更加真切地感受生命逝去后的體驗。據民政部101研究所政策文化研究室副研究員王永闊介紹,這是全國首個實體的生命驛站,其目的就是通過科技賦能,開展更加豐富的死亡教育,引導人們正確對待死亡、珍愛生命。
近年來,秉承著“公益殯葬、人文殯葬、綠色殯葬、科技殯葬”的行業理念,八寶山殯儀館不斷創新推出行業最新“黑科技”:VR技術體驗“死亡”過程、3D打印遺體修復、自控式綠色科技環;鸹O備、移動式智能終端消毒機器人、“聲音郵局”永久存儲聲畫明信片,以及銘心牌、望云珠、水溶祭祀紙等環?萍細浽峒夹g和殯葬用品,將人文、技術與殯葬相結合,全力護航“人生最后一公里”。
在本次開放日活動中,八寶山殯儀館與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此前,上述兩家單位已在遺體防腐整容重點實驗室、3D打印遺體修復工作室、殯葬科技支撐、職業技能鑒定、教學實踐基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等多方面工作與八寶山殯儀館取得一定合作成效。為進一步加強常態化合作機制,八寶山殯儀館分別與上述兩家單位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持續完善信息交換、課題研究、成果轉化、技術培養、教材編制及生命文化探究等領域合作,推動形成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