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xq9vg"><strike id="xq9vg"></strike></em>

        尋人常見的幾個誤區
        2015-05-26 16:52 | 來源:未知 | 作者:Agnes

         助人尋人不能僅憑熱情,專業的是才是最好的,蘇州尋人網與大家一起分享尋人的誤區和對策:

          誤區一:局部張貼,短期效應

          對策:長效、易查、經濟、覆蓋廣的大型廣告唯有互聯網

          人工張貼紙質尋人啟事是尋人的重要行動。紙質廣告會自行脫落、人為撕掉、字跡褪色,一切都在短時期內消失殆盡。1萬張廣告最多只能覆蓋一個縣級區域,其人工、車旅費是一大筆支出。一個家族的行動,苦于資金和人力,能覆蓋的城市并不多。

          誤區二:選擇原始方法,拒絕尋親科技

          對策:交納費用在互聯網上廣而告之

          四處張貼尋人啟事,到處收集小道消息,沿用傳統的尋人方法,尋親人盡管一次次徒勞無功仍樂此不疲。面對尋親科技,他們無心了解,涉及到費用更諱莫如深。公益服務不能簡單歸納為 “雷鋒精神”,紅會的工作人員也拿工資,掌握尋親科技的人憑什么要免單?

          誤區三:缺乏經驗急于求成,遭遇騷撓和勒索

          對策:咨詢專業人士

          尋人之初,一有線索立即前往不怕花錢不計后果。當無數次被不實的信息搞得精疲力盡或被敲詐勒索后,精神受到重創,便走向另一極端,甚至放棄一切尋找努力。怎樣區別過濾真假信息,就連職業的110、120、119都無法辨別,同樣遭遇大量虛假電話騷撓。

          誤區四:過份依賴警方破案,喪失最佳尋人時機

          對策:運用互聯網制造輿論,拓展搜索范圍

          失蹤案在二十四小時后才能受理,案件是不破不立。當悲劇發生后,許多家庭過份依賴警方通過破案解決問題,自身不作任何尋人努力,從而喪失最佳尋人時機。

          誤區五:科技文盲,對先進的網絡科技缺乏了解

          對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相信科學技術的力量

          網絡只有城市人才使用,失蹤人賣到了偏遠貧窮的地方,即便網上發了尋人啟事,當地人也看不見——這種樸素的想法導致互聯網上懸賞尋人廣告少之又少。其實,只要通電話的地方就能上網。至于尋人,根本不需要由一般百姓去完成,也不一定非要來一個人民戰爭。一個懸賞尋人廣告少則萬元多則數萬數十萬,這種無本暴利的好差事還怕沒人做?一個地區只要一個有商業頭腦又有能力或某種權力的人做懸賞獵人足夠了。